Important Information

This website is managed by Ultima Markets’ international entities, and it’s important to emphasise that they are not subject to regulation by the FCA in the UK. Therefore, you must understand that you will not have the FCA’s protection when investing through this website – for example:

  • You will not be guaranteed Negative Balance Protection
  • You will not be protected by FCA’s leverage restrictions
  • You will not have the right to settle disputes via the Financial Ombudsman Service (FOS)
  • You will not be protected by Financial Services Compensation Scheme (FSCS)
  • Any monies deposited will not be afforded the protection required under the FCA Client Assets Sourcebook. The level of protection for your funds will be determined by the regulations of the relevant local regulator.

Note: Ultima Markets is currently developing a dedicated website for UK clients and expects to onboard UK clients under FCA regulations in 2026.

If you would like to proceed and visit this website, you acknowledge and confirm the following:

  • 1.The website is owned by Ultima Markets’ international entities and not by Ultima Markets UK Ltd, which is regulated by the FCA.
  • 2.Ultima Markets Limited, or any of the Ultima Markets international entities, are neither based in the UK nor licensed by the FCA.
  • 3.You are accessing the website at your own initiative and have not been solicited by Ultima Markets Limited in any way.
  • 4.Investing through this website does not grant you the protections provided by the FCA.
  • 5.Should you choose to invest through this website or with any of the international Ultima Markets entities, you will be subject to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relevant international regulatory authorities, not the FCA.

Ultima Markets wants to make it clear that we are duly licensed and authorised to offer the services and financial derivative products listed on our website. Individuals accessing this website and registering a trading account do so entirely of their own volition and without prior solicitation.

By confirming your decision to proceed with entering the website, you hereby affirm that this decision was solely initiated by you, and no solicitation has been made by any Ultima Markets entity.

I confirm my intention to proceed and enter this website Please direct me to the website operated by Ultima Markets , regulated by the FCA in the United Kingdom

美股盘后交易是什么?时间、平台与风控

Summary:

了解盘后时间与ECN机制,识别低流动性与高波动风险, 用财报季案例讲解缺口观察、限价单应用与止损要点。

很多公司喜欢把财报、指引和重要公告放在收盘后发布。因为参与者减少、信息集中,盘后这几小时常常提前“定调”第二天的缺口方向和板块强弱。对主动型交易者来说,盘后是资金先行表态的窗口;对偏稳健的投资者,盘后能用来验证情绪与基本面如谁因业绩被追捧、谁因支出或指引被下修。看懂盘后,你更容易在隔日开盘时判断该顺势而为,还是逢高还是逢低反向操作。

什么是美股盘后交易?

美股盘后交易是指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等主流市场的常规交易时间结束后,投资者继续通过电子通讯网络进行股票交易的行为。

  • 交易时间:常规交易时间为美东时间周一至周五的上午9:30至下午4:00。而盘后交易通常在下午4:00之后开始,并可延长至美东时间晚上8:00。
  • 交易平台:它并非在正式的交易所内进行,而是通过名为ECN的电子系统,自动匹配买卖双方的订单。
  • 风险与机会:消息密集,波动加剧;低流动性,滑点与价差放大。
  • 适用人群:关注财报与突发事件的交易者;稳健投资者可用来验证基本面与情绪变化。

美股盘后交易的三大特点

与常规交易时段相比,盘后交易有几个显著不同的特点,投资者必须高度重视:

流动性较低
由于参与的交易者和机构数量远少于白天,市场的流动性会显著下降。这可能导致您的订单无法立即成交,或者买卖价差增大,从而提高了交易成本。

价格波动可能更剧烈
许多公司倾向于在收盘后发布季度财报、业绩指引或重大新闻。这些消息会集中引发买卖决策,在流动性不足的市场中,极易导致股价在短时间内出现剧烈波动,创造机会的同时也放大风险。

交易限制与工具差异
并非所有券商都支持盘后交易,部分券商可能要求投资者签署额外协议或对交易类型有所限制。此外,在盘后交易时段,某些复杂的订单类型可能无法使用。

美股盘后交易时间是几点

美股盘后交易时间是美东时间 16:00–20:00(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

  • 夏令时(EDT,约 3–11 月):次日 04:00–08:00 北京/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时间
  • 冬令时(EST,约 11–次年 3 月):次日 05:00–09:00 北京/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时间

常规交易为 9:30–16:00 ET;具体可参与时段以券商“延长交易时段规则为准。

盘前 vs 盘后有什么区别?

盘前和盘后都属于“延长交易时段”,由 ECN 电子系统撮合,流动性与成交深度通常弱于常规时段。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信息来源与价格行为:盘前多在为开盘预演海外与宏观影响,盘后则直接消化公司层面的财报与公告,常见“一锤定音”的缺口与快速波动。新手更建议以常规时段为主;若参与延长时段,务必小仓位、用限价单并设置硬止损。

盘前

  • 时间:4:00–9:30 ET(券商开放时点可能不同,如 7:00/8:00 才可下单)
  • 驱动:隔夜宏观数据、期货、海外市场影响为主
  • 流动性:整体较稀薄,点差通常更大
  • 下单:以限价单为主;市价/止损/条件单常受限
  • 适合:跟踪宏观与期货节奏、布局开盘缺口的交易者

盘后

  • 时间:16:00–20:00 ET
  • 驱动:公司财报、指引、并购/监管等公告集中发布
  • 价格行为:常见缺口+快速扩散,方向更直观但波动更猛
  • 下单:以限价单为主;关注有效期(如 DAY+EXT/EXTO)
  • 适合:事件驱动交易者;重点盯权重龙头与高流动性 ETF(如 AAPL、AMZN、QQQ)
美股盘后股票

科技股领跌:盘中承压、盘后分化

在刚刚结束的美股交易日中,市场经历了“盘中承压,盘后分化”的一幕。周四收盘时,三大指数集体收跌,道琼斯指数下跌0.23%,标普500指数下跌0.99%,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跌幅更深,达到1.58%。

盘后情绪回暖,基本面主导市场节奏

盘后交易中,多家科技巨头的财报表现成为市场焦点。苹果公司公布营收达1,024.7亿美元,超过市场预期,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超过2%。更引人注目的是亚马逊,其营收达到1,802亿美元,每股收益1.95美元,均超出分析师预期,推动股价在盘后暴涨13%。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Meta公司,该股在财报公布后大跌11.33%,成为拖累科技板块的主要因素。

这一市场表现向投资者传递了明确信息:在当前环境下,公司基本面和财报表现正在主导短期市场节奏。交易者应当关注次日开盘的缺口方向与成交量变化,判断这一走势是否会延续或出现回补。

科技板块内部分化明显

在常规交易时段,科技股普遍承压。Meta大跌11.33%成为表现最差的个股,特斯拉下跌4.63%,市场担忧其电动车销量增长放缓。英伟达和微软分别下跌2.00%和2.92%,显示AI概念股出现短期降温。然而谷歌却逆势上涨2.45%,表现出相对稳定的基本面预期。

这种分化格局为交易者提供了重要信号,需要准确区分那些基本面良好但短期回调的“被错杀”个股,与那些面临增长预期下修或成本压力的“逻辑受损”个股,并据此进行投资组合的强弱调整。

个股表现揭示行业趋势

Meta大跌11.33%

Meta的暴跌主要源于市场对其AI领域巨额投入的担忧。尽管广告业务表现尚可,但大幅增加的支出压缩了利润空间,在利率环境仍然偏高的背景下,投资者对长期投入的耐心明显不足。

苹果财报盘后

苹果营收达1,024.7亿美元

苹果公司则给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不仅营收超出预期,管理层对下季度iPhone和整体营收增长10%-12%的指引更是提振了市场信心。特别是iPhone 17系列的销售动能、Mac与服务业务的稳健表现,都支持了其股价的盘后回升。

苹果在2025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其业绩的底气可能将更多来源于:

  • Vision Pro等新硬件品类的市场接受度
  • 服务业务在高基数下能否维持成长动能,并抵消硬件销售的潜在波动

在硬件创新进入深水区后,市场将更关注苹果如何通过其庞大的生态系统进行服务变现与新硬件突破。这将是支撑其2025年估值的关键。

亚马孙财报

亚马逊盘后暴涨13%

亚马逊的卓越表现则来自多个方面的支撑。除了营收和每股收益双超预期外,其AWS云业务营收达到330亿美元,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对下季度2,060-2,130亿美元的营收指引也高于市场平均水平,CEO安迪·贾西关于“AI需求增长为AWS带来新动能”的表态,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该公司AI商业化能力的信心。

从这次财报季的表现可以看出,市场投资主线正从“故事驱动”转向“业绩兑现”。那些能够将AI概念转化为实际收入和利润的公司将获得估值溢价,而单纯依靠概念炒作的公司将面临压力。

对于交易者而言,盘后反应代表了资金对公司财报的真实态度,是判断个股强弱的重要参考。在具体操作上,建议采取分化策略,重点关注业绩表现强劲的领先企业,谨慎对待业务逻辑面临挑战的公司,同时配置部分业绩稳定的防御型标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财报期间市场波动性显著加大,在盘前和盘后交易中应当优先使用限价单,严格控制仓位规模,并设置合理的止损位,确保在把握机会的同时有效控制风险。

盘后交易策略与风控原则

仓位管理
盘后交易流动性较低,专业交易员通常将单笔交易仓位控制在常规交易时段的1/3以内。例如,若日间交易仓位为300股,盘后交易仅会建仓100股。

止损策略
由于价差扩大和波动加剧,必须设置硬性止损。建议将止损幅度设置在-2%至-3%之间,并采用自动止损单执行。

交易时机选择
重点关注财报公布后的前45分钟。这个时段市场反应最为充分,之后流动性会显著下降。避免在收盘后立即追涨杀跌,等待初期波动平稳后再寻找入场机会。

工具运用
使用Level 2行情观察大单流向,特别关注机构订单的分布情况。同时监控相关ETF的盘后表现,作为个股走势的辅助判断指标。

盘后交易常见误区

误区一:盘后涨幅必定在次日延续
事实数据显示,约40%的显著盘后涨幅在次日开盘后1小时内回吐超过50%。
破解方法:在盘后获利了结部分仓位,锁定利润。若确实看好次日表现,可保留核心仓位,但需设置移动止损。

误区二:盘后交易无法执行大额订单
实际上,通过暗池交易和大宗交易平台,机构投资者仍能完成大额交易。
破解方法:普通投资者可采取分批建仓策略,将大单拆解为多个小单,在30-60分钟内逐步完成交易。

误区三:所有股票都适合盘后交易
流动性差异极大,纳斯达克100成分股通常具有较好的盘后流动性,而小盘股则可能面临无法平仓的风险。
破解方法:专注于日均交易量超过500万美元的股票,避免交易冷门品种。

误区四:忽略交易成本
盘后交易的价差通常是日间的2-3倍,这会显著增加交易成本。
破解方法:坚持使用限价单,避免市价单。将价差因素纳入盈利计算,确保预期收益能够覆盖额外成本。

美股盘后如何下单?

步骤

  • 选择交易时段:在下单面板勾选 Extended Hours/After-Hours/EXT。
  • 订单类型:优先选择 Limit(限价单);很多券商在盘后不允许市价单/止损单。
  • 设置价格:参考实时买一/卖一与中间价(mid);避免在极端点差处追价。
  • 有效期(TIF):选择券商支持的扩展有效期(如 DAY+EXT / GTX / EXTO 等),确保订单在盘后有效。
  • 控制仓位:建议 ≤ 日间仓位的 1/3;分批成交以降低滑点。
  • 风险控制:预设硬止损;若券商不支持盘后触发止损,改用价格提醒&人工执行。
  • 复盘:记录成交均价、点差成本、滑点,评估策略是否覆盖实际交易成本。

能否用市价单?

  • 多数情况下 不建议/不支持。盘后报价薄,市价单容易以极差价格成交,导致超预期滑点。
  • 若券商放行市价单,也应以很小仓位测试且仅用于流动性极好的标的(如 QQQ、AAPL、AMZN 等)。

结语

盘后能提前看见资金的态度,但同时也会放大价差和波动。把盘后的信号,与你的基本面判断、关键价位和仓位管理一起考虑,胜率才更稳。想把策略落到实处,先从小仓位、限价单和明确止损开始;感觉节奏对了,再逐步放大。

在 Ultima Markets,你可以获取主要美股与板块的市场解读与学习资料,并用相应工具把计划执行到位。行动前别忘了阅读风险披露,给策略留好空间。交易始终有风险,但准备越充分,把握就越大。

免责声明:本内容仅作为参考信息,不能视为任何形式的金融、投资或专业建议。文中观点不代表 Ultima Markets 或作者对任何特定投资产品、策略或交易的推荐。请勿仅依据本资料作出投资决策,必要时请咨询独立专业顾问。

什么是美股盘后交易?
美股盘后交易的三大特点
美股盘后交易时间是几点
盘前 vs 盘后有什么区别?
科技股领跌:盘中承压、盘后分化
个股表现揭示行业趋势
盘后交易策略与风控原则
盘后交易常见误区
美股盘后如何下单?
结语